苏东坡的这篇日记,短短80余字,却让营营碌碌的现代人为之向往
天天诗词猎奇
存眷念书狗子
苏东坡固然一生政治失意、多次被贬,但也培养了他开朗超然、率真不羁的脾气。这种脾气在他的诗词文赋中都能一窥一二,譬如“一蓑烟雨任生平”的潇洒、“寄蜉蝣于寰宇”的超然、“世间一场年夜梦”的透辟……这些蕴含人生哲理的诗文让后工资之倾倒艳羡。实在不止诗词文赋,苏东坡一篇日志就能让我们这些营营碌碌的当代工资之憧憬。

记承天寺夜游
北宋-苏轼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。怀平易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。何处无竹柏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这篇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是苏东坡阅历乌台诗案的袭击,被贬黄州后所作。与其说它是短文,不如说它是东坡的日志。这篇日志记录了苏东坡夜晚正预备入睡,看到透窗而入的月关,便血汗来潮去承天寺找张怀平易近夜游承天寺的阅历。
东坡虽被贬,但愁闷之情并不克不及让他低沉。你看:“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”,八个字就刻画出月色的可爱迷人、苏东坡的兴趣盎然。政治失意之时还能由此闲情雅致,苏东坡之潇洒,可见一斑。
既然是夜游承天寺,当然该侧重写承天寺的夜景。然而惜墨如金的苏东坡只用了十八个字写承天寺夜景: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、竹影斑驳、幽静迷人的夜景,也从侧面阐明了苏东坡此时闲适、恬澹的心情。
末了则感叹“何夜无月。何处无竹柏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”: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呢,哪里没有竹柏呢。这么美妙的夜景只是缺少向我们俩一样安闲的人来观赏而已。一语点破人生妙理。苏东坡固然委婉的自嘲为被贬的“闲人”,但现实上也自得于此时的闲情雅致,自得于有幸领略夜景月色,真是人生快事。
短短不敷百字的小短文将作者的闲情雅致,景的纯美天然以及心情的恬澹安静表示地极尽描摹。文虽短,但东坡信笔写来,如同行云流水,景纯美而情率真。难怪后世评价它“一语自然万古新,奢华落尽见真纯”。
苏东坡的这篇日志不仅有情、故意、有趣,更有着让我们为之憧憬艳羡的人生心情和哲理:闲适、恬澹。一句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”就让世间营营碌碌的“忙人”为之忸捏。
往期保举 Top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