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俨少对于学画,写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肌肉训练
六
文/陆俨少
我学画山川五十多年,赓续探索,中央走了些弯路,也获得一些心得领会,如今分为六个方面略书于下。

一、论识辨
学画不克不及安于小成,要有雄心勃勃,便是说,对本身要有高尺度的要求。应该敢于和汗青上最好的作家来比,所谓公众和前人血战公众,有高的假想,高的意境,高的创作技能,坚持不懈,把全体精力扑上去。建立殉道精力,不慕名利,不为外物所动,加以其它的经历,尔后有成。
立志既高,用收也苦,还须有仇家的进修办法,把工夫用在刀刃上。不然也是蹉跎风岁月,事倍功半。起首要有高的识见,如许心中才有高的尺度,可以辨认利害,在进修中择善而从。不致迟疑徘徊,无所适从。看到好画,以此为尺度,来主题其它的画,就可以看出好在哪里,欠好在哪里,并加上摹仿的工夫,看名画的工夫,看真山川的工夫,想的工夫,听听行家的群情,穷年累月,一步一步向上,世界只有走了冤枉路而达不到目标地,决无廉价可讨,近路可走。
进修山川画,入手不过摹仿,由于传统的轨则,是积聚了若干人的智慧和实践,从年夜天然中来,加以剪裁和提炼,然后有此成绩。假如没有这个借鉴,到年夜天然中去,看到万汇纷纶,丰硕多样的景物,势必不知若何动手。尤其皴法树法,它有必定的各式。各式当然不是一成不弯的,死抱住老各式,无所成长,也妨害了进步。但各式是表示办法的提炼和结晶,山川画主要是树石,把它作为演习根本功的根据,在掌握的进程中,赓续成长,赓续立异,创建新的各式,以顺应新的内容。在这点上,山川画和京剧有雷同之处。各式包含抽象和具象两个方面,抽象寻求不似,具象寻求似。中国山川趋极度,以致这个极度走欠亨时,反过来走另一极度,旦夕变换,派别的寿命不长,我小我的见地,中国山川画于此问题上处置较为适当,以是自宋元以来,各期间名家辈出,老是在这根线上衍变前进,我们应该珍爱这个好传统。
摹仿还须有好范本,好范本不常有,也不常见,假如没有摹仿的紧张根据,遇到好画必需借势看,仔细心细地看,逐笔揣摩,看之烂熟,把通幅的景象、脉络、文字深印在心,眼睛一闭,如在今朝,开动脑子,时候存想心中有个“画”字。动笔的时刻想,不动笔的时刻也想,看到与画无关,而至理相通,一旦触发,有所悟入。如唐代年夜书法家张旭看到担夫争道悟到笔法,担夫争道和写字,基本两回事,然而接洽起来,获得启迪,从此草书上进。在绘画中,也不乏这种例子。
人要有自知之明。应该知道本身长在哪里,短在哪里。应用和施展我之所长,如许必定可以赛过他人。然而偏偏有些人不消本身所长,而用本身所短,来和别人相比,当然不克不及出人头地。瞥见那家红了,跟上去学他,而不知他之有所成绩,便是施展了他的所长,而我之所长,纷歧定和他雷同,或者恰正是我之所知短,如许当然双不外他,永久跟在他后面。以是学画要有定力。发现了本身所长,就坚持不懈,深刻下去,创建本身的面目,不愁没有成绩。起先的时刻要客观,各方面探究,一量发现了本身所长,就要主观一些。不克不及过火重视别人的毁誉,志得意满,或茫然自失。本身以为如许对,要有毅力走下去,也有可能走到死胡同中去。但因有了客观的查验,也会容易发现走错了路,回过头来,反省本身亲自走过的弯路,比只听人家说,印象深入得多。
用已之长,就古人技法可以吸收者,尽是吸收过来。多方面吸收,加以消化,化为本身的器械。如许学到一点传统之后,就应该到生涯中去,却到年夜天然中去,体察印证,古人若何创法,而我怎样去成长传统技法,领略山水之精力,开辟胸襟,造就意境,加减学到的技法,创建本身的新面目。面目标形成,不在一朝一夕之间,而是学传统,看山水,多次重复,赓续改良,是一辈子的事。
二、论气韵
气韵包含气味、神韵、韵味等。这些都是抽象的,统摄着整个画面。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打仗到读者的便是气味。画的气味和作者为人的气味是同等的。所谓"大众人品既高,画品不得不高"大众,气味便是人品在画面上的反映。一小我生涯在社会里,他的画必定反映这个社会的期间气味。我们看古画,起首看这幅的期间气味,北宋分歧于元代,南宁分歧于明初。纵然是优孟衣冠,锐意仿照,终逃不出作者所处的期间气味。在这个期间气味的年夜条件下,作者又有各自的气味。整幅画是很多笔画积累而成,以是气味关乎笔性。反映在笔性上,有人淳厚,有人尖薄,有人华滋,有人干涸,有人净糯、有人板结、有人圆转,有人生硬,有人豪迈,有人犷悍,如斯等等,各如其面,互不相同。一小我生下来就有各自的天赋,以是笔性的形成,一半是先天的,一半是后天的。既然一半是后天的,笔性欠好,就应该做转化事情,把欠好的笔性转化到好的笔性上来。转化的办法,起首造就好的道德品德,做一个正派的人。其次念书写字,多看名画,矫正执笔法,养气练根本功。多方面的修养、潜移默化,积以岁月,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。有了好气味就有高格调,伴之而来的将是矫健雄壮的神韵,灵变清和的韵致,谐美高洁的情趣,真气流转,活泼生动,形成一个好面目,让人看到欢喜,容易靠近,事后时常想念,这便是一幅胜利的作品,到达气韵活泼,加强了艺术的魅力,吸引观众在思惟上的共识,起到向上的作用。
三、论文字
所谓文字,等于用笔用墨。而两者之中,墨主要记载笔的活动,留下陈迹,是服务于笔的,以是用笔尤为紧张。谢赫《六法论》第二是"大众骨法用笔"大众,阐明用笔在中国山川画中的紧张位置。用笔道德要讲究执笔法,执笔无定法,尤以在山川画中分歧于写字,起倒提按,横拖竖抹,变化较多。所可言者,主要臂使腕,腕使指,要腕机动,指实掌虚,把全身力气运到笔尖上。要使笔毫既能铺得开(不是散开),又能收得拢。岂论竖笔卧笔,让笔锋常在墨痕中央,做到用笔中锋。其间症结在于换笔。即一画曩昔,笔毫在墨痕中央,但转了弯,笔锋就偏出,必需换笔,让笔锋仍然回到墨痕中来。中锋为主,但也不排挤偏锋的运用。顺笔逆笔,笔尖笔腹笔根,都要用上,以到达瞬息万变的境地。用墨不克不及仅仅懂得为水墨衬着,烘出云气。纵然一个点。或一根张,枯笔干擦,也要显出用墨的关系。但用笔无方,决不克不及到达用墨的好后果,以是症结不在用笔。我们常常说的根本功,主要是用笔,其次是用墨。颠末肌肉训练,使笔头有分量,笔毫入纸,不是浮在纸面,做到既镇静,又痛快。这是一幅好画的需要前提。我们知道一笔粗画,须要重按,一根细线,犹如发丝,同样要用全身的力气,所谓提得起,揿得下,留得住。而一根线条又须抑扬波磔,内里有器械。要笔笔拆开来经得起看。不克不及有败笔,呈现败笔,随画随改,用好了笔,墨色自能娟洁光润,浓淡穿插,层层生发,既见笔,又见墨,到达用笔用墨的极致。
画是形象思维的艺术,必定要依赖形象,便是说每笔要阐明一个特定的形象,为形象服务。中国画要求必定水平的似,但同时也要求必定水平的不似。所谓不似,便是文字主要为形象服务之外,还要有自力性,抽象地施展文字中纯熟和巧妙的运用技法,使一点一拂,镇静痛快,虚灵圆转,不依赖形象而有自力的观赏代价。这和书法一样,积点画以成字,而一点一画都要自力能看,并起来成字,而拆开来每笔都经得起推敲,毫芒迁移转变,波磔相生,毫发无遗憾。画亦同然,以是进修山川画,纷歧定要画素描,但必定要写字。写字可以训练文字的运用,所谓根本功,一半指这一点。
山川画比拟其他画种,文字运用之间,如皴擦勾画,点斫衬着,拉线作圈,变化最多。主要决议于对象,一支尖锋而有弹性的柔毫,运蘸水墨,画在能渗开的宣纸上,去表示山石云树泉流等多样的形态,这就必要多方的用笔变化。比起同样的中国画来,如人物花鸟等,更为繁杂多变。有了高明的文字情势,同时也要正好地表示工具的详细形象。山川画的成熟阶段,便是用笔从简单到繁杂的进程,如唐以前山川画空勾无皴,到了五代北宋,运用皴法,日趋成熟。即如皴法,土山用披麻皴,石山用斧劈皴,林林总总的山石,就必要林林总总的表示伎俩。又如树木,种类繁多,枯枝密野味叶,春生秋杀,同样要求多变的文字,能力适当地表示出来,其他可以类推。
古语有云:“年夜胆落笔,仔细摒挡。”当落笔之际,提按起倒,轻重徐疾,随意率性迳行,恣情直下,不要有所迟疑徘徊。年夜体已定,尔后勾结衬着,处处抵家,不克不及一点放过。捉住重点,层层加填,厚重丰实,不腻不结,其他部门,着墨不多,而笔简意足,两相对照,要求不屈。这疏疏几笔,不多不少,要适可而止,笔下无工夫,往往感到不够,逐又再加,却又多了。以是加得上很难,放得下更不容易。
用笔之际,对纸凝思,解衣盘礴,虚惊实腹,气沉丹田,把气运到指上,再由指运到笔尖上,同时要提腕,使笔有宽广的盘旋余地,提按起倒,进退顺逆,横拖竖抹,四面出锋。颠末日常平凡的训练,使张条拉得长,圈得圆。笔头上水分的干湿浓淡,调配恰当,然后心有定力,任情去处,岂论浓墨淡墨,枯笔湿笔,不为所动,惟所命之。如许运用多变无碍而不易探求的纪律,以到达文字的灵与变。灵变二者,是文字运用的最高要求。自古年夜家无有不灵不变者,做到灵气往来,变化莫测,不见纪律,而自有纪律在,艺术魅力之以是可以或许捉住人,主要是这点。
四、论章法
章法屈服于必定的题材和幅式。当获得一个题材,并决议了幅式的横与直,就开端经营地位,假想哪几处是重点,哪处是重点中的重点,等于主题地点,把它支配在上方或下方,左方或右方。一开尔后一合,开是制作矛盾,一块山石一丛树或一排衡宇画好之后,等于提出了矛盾,接下来怎样生发出其余器械和它呼应,与先前画的器械自成段落,这叫做合,即同一矛盾。主要矛盾。主要矛盾中包含次要矛盾,层层生发,完成一个章法。矛盾制作得愈险绝,同一矛盾愈能声东击西,使览者出乎抱负之外,而合乎情理之中,如许愈有新颖感愈能捉住人。
章法年夜要有四个诀:一相间,二相让,三相犯,四相叠,千变万化,不过乎此。要避免平;险绝尔后不屈。不屈从对照而来,繁和简,重和轻,实和虚,动和静等等,两个方面处置得愈光显,愈凸起,尔后愈不屈。末了屈服一个"大众势"大众字,以得势为要。得势必需有倾向性,定了倾向性之后,岂论年夜段落、小段落,乃至一个字迹,都要增长这个倾向性,而不是减少它。倾向性便是一壁倒。倒向一壁,再前进一步,就要跌下去,靠近边沿但不克不及失去重心。既得重心愈险绝尔后愈得势。制作倾向性,但不克不及一往不收,收就要有呼应,有睥睨。年夜处与年夜处呼应,小处与小处呼应,有了呼应,就有情感,通幅成为一个完备的构成部门。
中国山川画不是不讲透视,不外不是像核心透视那样讲得死。假如依据核心透视的原则,把每根线聚在一个核心上,反而感到不惬意。然则假如违反了这个原则,例如远比近应该小一些,画得反而年夜了;一根线应该向上倾斜的,画得反崦向下了,违反了这些纪律,就别扭,只要年夜小倾斜合乎原则,在水平上可以分歧,就已到达透视的目标。
老辈山川画家,年夜都可以或许不勾稿,胸中先有成竹,但在画的进程中央,却无成竹。即先有一个年夜章法,在此规模内,逐段生发。往往从一笔生发出一个章法来,乃至转变原先的意图,变换或改动年夜章法。经常有这种环境,当山穷水尽时,画不下去,而绝处逢生,奇境别出。又是一番柳暗花明气象。以是我的习气,不勾稿。画纸放开,审度形势,心中年夜体已定,即动手下笔。由于稿子不勾杀,就能活。每每一个小章法接着一个小间法,八面玲珑,不克不及自止。创作中央,暂时触动思绪,忽得异想,分歧以往。如是章法变化多样,每成一图,必有一种新颖感,非始料所及,避免了章法相同之病。
五、论立异
山川画的立异,起首要有对新期间酷爱的豪情,看到新的建设以及统统山水新貌,产生酷爱,有一股豪情不自禁地要求把它刻画出来。发现旧的办法不满意新的创作必要,旧的情调不克不及和新事物相顺应的时刻,就必然会费尽心机创建新办法,把传统的技法推动一步,这是立异的主要动力。我们不克不及在山川画中做假骨董,泥古不化,做前人的奴隶。该当进修汗青上的巨大画家,把他们的立异精力拿过来,自立异法,和期间精力共脉博,同呼吸。
立异的问题不是比来才提出来的,自古年夜家,无有不立异者,立异愈多,家数愈年夜。如中国山川画,五代以前都写北方山,运用斧劈皴,石骨显露,甚少树木。至董源写江南山,运用披麻皴,岗岭圆浑,上多树木,创始新面,作风一变。米芾对他“一片江南,唐无此品,格高无与比公众的极高评价。由于刻画的工具分歧,技法上也有显著的变革,或者对传统技法的填补空缺,或者修改动改,都是对旧技法的成长。这些改动填补,愈为年夜家所认可,影响后世,一直沿用下去,那么他的立异愈年夜,也奠基了他在画史上的位置。一个有前程的画家,阅历一生历久探究探索,总会有所立异。文化是积聚而成,夫妇多半人的智慧,汇成年夜河,如许避免僵化老化,才有性命力,可以赓续成长。但立异必需有根基,有了传统技法的踏实根本功,能力在陈的根基上出新。假如没有这个根基,凭空臆造,必如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。既无根基,何来填补改动。并且不是可以或许创出新法,自主面目,等于难得。开出头具名目,要能为群众所接受,感到美,产生喜爱之情,才有代价。
我的学画进程,起先摹仿古人范本,接受传统技法,到年夜天然中去,体验印证,获得启迪,回来有所变革,创建了一些新技法。我在所著的《山川画刍议》中,列举了详细画法,如勾云勾水等等,都在分歧水平上改动了古法,有所立异。再如十多年前,我在皖南写生,于下昼二时许,日光斜照山岗层林处,边沿起一道白光,层次清楚,感到悦目,回来和西画家谈起,说是轮廓光。后来到新安江水库上,连朝阴雨,饱看云山之美。接着又到井冈山,看到满山林木,掩映流云飞瀑。几处联合,遂创“留白”之法,后果很好,前人未尝有此。后又为断成长,用得许多,不仅仅一条两条,而是很多条,也不是几根并行的直便条,而是愚昧回绕,既像云气,又是表示流泉,又是留出轮廓光,总之在画面上有了这些条条,就变化多变多姿,也增长了装潢美。再说传统山川画法,例用点和线,无有效块者,纵然用墨衬着云气,也是不见字迹。我创为公众墨块公众之法,迅笔挺下,应用年夜块墨痕来表示云气的阴面,留出树石的亮处,两相对照,能增长厚度,同时可使画面丰硕,重点凸起,后果也很好。这些都是古人所未有,也算填补空缺吧,当然是很不够,仅仅举个例子,阐明问题。
六、余论
学画的进步,还必需借势其他学问,扶挟而上。通常称"大众诗、书、画"大众,这三者是相互最靠近的姊妹艺术。假如只学画而不打仗诗与书,也必定会妨害以后的进步。前人称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体验年夜天然外,又须读一些古典文学书,增长汗青、地舆常识。读了书,不仅题画避免常写穷款,题上几句,可以畅通一些,不闹笑话。主要是研习了诗古文词,品味涵泳,可以开辟胸襟,造就意境,转变气质。假如可以或许本身赋诗作文,当然最好,不然也必需可以或许观赏,撷取此中养分,不是如许,会觉得养分短缺,发育不良。次之必需演习书法。写好了字,不仅题画时字画兼佳,相得益彰,并且写字是一项必弗成少的肌肉训练。笔的运用,要靠日常平凡赓续训练,能力力到笔尖,运转自若。并且多看好的法书默识冥会,常在心目中,习而久之,也能影响及画,转变气味,增长韵致。我以前的进修履历,假如工夫十分的话,四分念书,三分写字,画画也不外三分。假如不时存想,心中常有个"大众画公众字,三分画画也不害慢慢进步,有所成绩。以是我否决初学的人,从朝到晚,成天作画,而不及其他,用力虽勤,收效不年夜。
山川画家而能兼习人物花鸟,可比人物花鸟画家兼习山川,容易得多。由于山川画中,笔的运用变化最多,假如掌握了山川画中变化丰硕的用笔办法,可以跳出一样平常画人物花鸟的老框框,面目出新,游刃有余,收事半功倍之效。并且山川画中经常必要人物花鸟的装点,宋元画家,都山川、人物、花鸟三者兼擅,明末以后,分工太细,也限定了山川画的成长。
中国画的幅式最为多样,有长卷、横披、立轴、书页、扇面等等,幅式分歧,带来分歧的章法,也带来分歧的文字运用。例如书页,一本8开或12开,不仅在意境章法上要求每开各异,切忌相同。即文字色彩上也要求开开两样。如许能力使读者看了上幅,还想看下幅,玩味无限,不觉其终。又如长卷,也有它奇特的章法,中央自有升沉,各成段落,惹人入胜,虽长不倦。其他如扇面,章法既是分歧,纸质也是两样,画法随亦变异,其他等等不再逐一论述。
印章也是一幅画的构成部门,年夜小恰当之外,印章的篆法也必需和画的面目相同等。假如一幅文字粗放的画面,而盖上一颗篆法纤细的印章,也不相当,会减弱画面的同一感。即如印泥色彩,也不克不及放过,年夜致粗笔设色画印泥宜较红艳,一样平常水墨或浅绛山川,以朱绛山川,以朱磦色为宜。
以上粗浅的领会,只是略加归纳整顿,有待未来赓续弥补完美。假如初学的人读事后,可有参考,少走弯路,也算些小的资献。有成绩的同志,指出谬误,使我垂暮之年,获得赓续改良和进步,不堪厚幸。
*本文原载于《美术》1981年第5期
创于2014,相伴已成为习气
平台已进驻网易、搜狐、今日头条同步更新